政策首发,氧化铝行业何去何从?
2019年01月23日 9:11 55422次浏览 来源: 宏源研究 分类: 氧化铝 作者: 朱善颖
一、氧化铝行业波澜再起
两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氧化铝产业有序发展的通知》,是近年来唯一单独面向氧化铝行业的国家级政策,《通知》中提到的产能匹配、环保能耗、赤泥等问题,预示着行业未来的整改方向,解读文件内容,对于氧化铝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有前瞻性作用。
二、《关于促进氧化铝行业有序发展的通知》解读
2018年12月18日,工信部和发改委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氧化铝产业有序发展的通知》。《通知》指出:受今年年初国际市场波动、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一些企业对市场前景盲目乐观,一哄而上,在沿海地区规划建设多个氧化铝项目,给行业造成了严重的产能过剩隐忧,影响了产业健康发展。为了促进氧化铝行业有序健康发展,特印发该通知。
1. 氧化铝产能扩张或受到行政性限制
《通知》首要强调的是实现氧化铝行业的供需平衡,特别提出建设项目不能一哄而上。和电解铝行业不同,氧化铝行业不受限于供给侧改革,因而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天花板限制。在这种情况下,当氧化铝行业存在超额利润时,会刺激新产能大量投建,此时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可能出现滞后或失灵,需要使用行政手段来干预产能。
从近年来氧化铝和电解铝的产能建设情况来看,电解铝建成产能2018年出现负增长(-8.5%),而氧化铝由于没有供给侧改革的限制,产能始终处于扩张阶段,2011年至2018年平均产能增长率高达9%。虽然2018年以来在海外因素干扰下氧化铝仍然存在供给缺口,但若保持当前的增长速度,氧化铝的供给过剩只是时间问题。
我们来推算氧化铝行业动态平衡下产能的天花板:在供给侧改革的天花板限制下,电解铝合规产能据测算约在4300-4400万吨之间,以合规产能满产来计算产量,再乘以1.2倍的需求乘数,并除87%的年均产能利用率和近似100%的开工率,所需氧化铝建成产能约在11270-11530万吨之间。考虑行业产能的极值,库存、出口、海外产能和冶金级产能也要计算在内。
2018年氧化铝的港口和厂库的平均库存约200万吨,折合产能约270万吨;氧化铝出口零关税,国内价格存在优势时出口畅通无阻,我们以年产量的5%来估算出口量,年出口记为350万吨,折合产能约400万吨。国内企业的海外产能(魏桥200万吨、南山100万吨、酒钢200万吨)会有回流,以60%的比例来估算,回归国内的产能约为300万吨。最后加上冶金级产量,以300万吨来计入产能。
综合各方面考虑,氧化铝产能的上限约在11950-12200之间(A+B+C-D+E)。而据阿拉丁统计,截止2018年12月底,国内氧化铝建成产能已经达到8387万吨。因而以市场实际需求来计算,氧化铝的产能的增长幅度最高只需3560-3820万吨(A+B+C-D+E-F)。
在利润的刺激下,氧化铝的扩产在如火如荼的进行。2018年被叫停的东北地区氧化铝新建项目体量巨大,规划氧化铝产能共计2450万吨,而东北地区电解铝未有对等体量的电解铝产能来匹配,存在区域产能不匹配的问题。
控制沿海地区的氧化铝新建项目,并不意味着“一刀切”。2018年9月习近平考察东三省,并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会议强调东北地区的战略地位,提出新时代全面振兴东北、重塑环境、重振雄风,政策的出台也给氧化铝项目的重启带来希望。但可以预见的的是,在《通知》的要求下,项目的批复将重新进行评估,若以电解铝的产能天花板进行氧化铝产能控制,新建项目的体量必将大幅缩水,氧化铝行业盲目扩张的现象有望被遏止。
2. 环保、能耗或成为关注重点
《通知》中体现的另一个关注点为环保能耗。总体要求中提到要严格落实安全、环保、能耗、质量等要求,包括新建的氧化铝项目要严格执行特别排放值标准(颗粒物<10mg/m^3,so2,No2<100mg/m^3),支持企业围绕深度节能、赤泥资源化综合利用、复杂硬铝石铝土矿处理等重点领域开展科技攻关,并提出了氧化铝综合回收率(80%以上)、吨铝能耗(低于380千克标准煤)和水耗(新水消耗低于3吨)三个量化考核的指标。
三个量化指标中尤其需要注意吨铝能耗,这是从最新数据观察,唯一一个行业平均水平尚未达到文件要求的指标。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年鉴的数据,近年来氧化铝行业的总回收率逐年提高,2016年已经突破80%。每吨的新水消耗自2012年以来逐年下降,现在也已经控制在3吨以内。而每吨的综合能耗虽然在逐年下降,但2016年仍在400千克以上,距离380千克的标准仍有距离。
事实上,从整个铝行业出台的相关政策来看,长久以来氧化铝的环保问题并没有受到过多关注。在铝的全产业链中,电解铝是环保的火力密集区,氧化铝仅是跟随电解铝受到冬季限产的限制。《关于促进氧化铝行业有序发展的通知》是首个提到氧化铝行业的能耗标准和环保问题的文件,对于行业未来的发展起到风向标的作用,环保可能成为氧化铝行业未来关注的焦点。
事实上,氧化铝生产对环境产生的负外部性不可小觑,一方面是能耗造成的排放问题,另一方面是赤泥的处理问题。赤泥是氧化铝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有大量二氧化硅、氧化铝和氧化铁的强碱性物质,会造成土壤和水源污染。目前赤泥的处置率很低,主流处置方式仍是采用干、湿法堆积的方式留存在堆场,然而堆积一旦泄露,给周边的生态环境将会造成毁灭性打击。
历史上国内外均发生过多次赤泥泄露事件:2010年匈牙利的赤泥泄露曾造成多瑙河流域生态灾难,2018年春季海德鲁的位于巴西的Alunorte氧化铝工厂由于暴雨造成赤泥泄露,污染附近水体,使得海德鲁在巴西的氧化铝工厂被迫减产近一年。
赤泥泄露给海德鲁的生产运营造成严重影响,Alunorte工厂产量减半,海德鲁也花费重金来进行事后的赔偿及修复工作:泄露发生后海德鲁宣布投资5亿挪威克朗用于水处理系统,以防泄露再次发生。2018年9月,海德鲁与巴西政府签订两项协议(TAC和TC),其中行为规范条款(TAC)包括水处理系统的改进计划、水处理能力提高计划和排水系统研究工作,投资和成本为6,000万雷亚尔(1443万美元)。此外,还将为沿岸居民支付6500万雷亚尔(1561万美元)的食品补贴,以及另需支付工厂泄露事件有关的罚款,总额约为3300万雷亚尔(793万美元)。社会义务条款(TC)承诺投资1.5亿雷亚尔(3603万美元),用于支持Alunorte附近特定社区可持续城市发展的项目,以及建造并捐赠住房和相关基础设施,除此之外,还通过可持续Barcarena计划投资1亿(2406万美元)雷亚尔投资当地社区。
国内也曾发生过不同程度的赤泥泄露,据新闻2009年孝义田园化工的赤泥输送管道曾发生泄露,对局部农田造成土壤污染,孝义化工采用给全部农田换土的形式来解决污染。2014年中铝河南分公司由于强降雨造成的堤坝溃败,导致赤泥泄露,据报道并未造成严重的水体污染,后中铝与河南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联合,专门出具《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分公司赤泥库泄露事件环境损害评估报告》。 2018年8月以来,东北地区氧化铝新建项目民情汹汹,造成多处项目叫停,民情的背后也多为对赤泥问题的忧虑。
赤泥问题是氧化铝行业发展的桎梏,当前的氧化铝生产大省,诸如山东、河南、山西等地,都是人口密集地,环境压力本就严峻,氧化铝企业更需注重赤泥问题。事实上,赤泥问题已经在部分政策文件中被提出,《河南省铝工业转型发展行动方案(2018-2020年)》中提出:启动实施重点氧化铝企业赤泥堆场生态修复工程,鼓励氧化铝企业赤泥减排技术研究,提高赤泥综合利用率,2020年达到10%以上。
当前氧化铝行业对于赤泥的综合利用率仍然较低,据资料,当前除中铝和魏桥在建材、公路建设上对赤泥有所利用外,国内氧化铝企业的赤泥利用率普遍较低。赤泥问题无法解决,始终桎梏氧化铝行业的未来发展,赤泥问题可能未来环保关注重点。对于氧化铝企业而言,在严防赤泥堆场泄露的同时,也需要积极开发利用赤泥的工艺,化废为宝实现可持续发展。
2018年是环保政策频出的一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已经写入十九大报告,而环保政策的细分领域已经覆盖到大气、水、土。对于铝行业而言,环保政策的影响已经从电解铝环节蔓延到矿山环节,氧化铝环节的覆盖仅是时间问题。《通知》中列出了氧化铝生产能耗的具体标准,提出了赤泥资源综合利用的要求,为行业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3. 鼓励企业开展兼并重组
《通知》在加快转型升级的要求中,还提到鼓励企业开展兼并重组,重点是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条、整合区域市场、有效利用国内和国外两种资源。从当前铝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延伸产业链和区域产能转移,是国内铝行业整合重组的主要手段。
对铝生产企业而言,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整合生产,是降低成本、提升行业话语权的重要途径。以海外主要的铝企为例,美铝、俄铝、力拓、海德鲁全部具备从矿到加工制成品的全产业链,完备的产业链有利于抵御外部风险、提高利润水平,美铝2018年氧化铝利润率一度逼近40%,海德鲁在减产的影响下成本虽有抬升,但利润率也能维持在15%附近。
氧化铝行业集中度较高,2018年CR10已经达到88%,国内铝行业的龙头近年来对于整合市场也十分重视。 2018年12月,青海省政府国资委、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青海省投资集团签署协议,三方将充分发挥中铝技术、人才、管理、资本、市场及省投集团资源、产业、设备等优势,在稳定电解铝产业发展、帮助企业提升管理水平、挖潜增收增效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合作。中铝在青海的合作,对于其整合区域市场起到促进作用,利于进一步提升在行业中的定价话语权。
区域产能转移是近年国内铝行业发展的趋势。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随着电解铝行业的产能转移,处于产能配套的需要,国内氧化铝生产企业也逐渐由北方内陆地区向运输更便利和矿产资源更丰富的东部沿海和南方地区转移。根据阿拉丁统计,2019年新建或复产的570万吨氧化铝新产能中,310万吨的产能位于配置自有矿山的广西、贵州或重庆等南方地区,260万吨新产能位于使用进口矿的山东和内蒙古地区。
氧化铝产能的区域转移有其合理性,一方面受制于资源限制,传统的产能分布地山西、河南矿山整顿和环保监察长期存在,制约区域内铝土矿资源供给。而南方地区铝土矿资源相对充足,沿海地区进口矿使用便利,发展氧化铝产业存在先天优势;另一方面传统产地环境压力突出,冬季限产力度较大,制约氧化铝产能扩张。南方地区环保压力相对较小,且水电等清洁能源应用广泛,利于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产能转移方面,海外铝企的选址有借鉴性,主流厂商的生产选址基本遵循原料优先和运输优先的原则。如澳大利亚South32是典型的运输优先型生产者,氧化铝和电解铝工厂全部分布于港口,依靠海运的优势构建全球化生产体系。海德鲁与美铝的工厂选址都是既靠近矿山又临近港口,兼具资源和地理位置双重优势。俄铝的产业链条基本全部位于境内,依托铝土矿位置分布。
三、政策何时执行
解决“政策一般什么时候执行”这个问题之前,首先我们先来说明政策一般选择在什么时候出台。
行业发展,特别是周期性行业,一般规律基本上都遵循S曲线增长规律:分为三个阶段平伏增长期,快速增长期,饱和期。如果细分的话,快速增长期又分为加速增长期和减速增长期(产能的二阶导数正负之分)。政策一般都是选在减速增长期的时间阶段出台。氧化铝行业也不例外。一类的企业都是在政策未出台之前抢占高地,占领未来可能的限制指标;二类企业在政策出台之时,加速推出自己的产能规律建设,抢占可贵的时间窗口;三类企业,政策执行时,着急纷纷上马,冒政策之风险,到头来还是被强平。电解铝行业的发展大家可见一斑。
搞清楚了政策什么时候出台,我们下面来解决政策什么时候执行。
需要说明的是,政策并非一蹴而就的,是发展变化的,一般具有前瞻性,是为了应对行业未来可能无序竞争或者环境容量而定的。政策出台,氧化铝企业也不必惶惶不可终日,出台并不意味着马上实施,但对于氧化铝行业重视度上升到国家产业规划层面的高度上。其一产业政策的国家引导合规,行业需要重视。其二,政策出台,也就意味着留给氧化铝企业粗狂型野蛮型增长的时间窗口不多了。
从政策从出台到落实执行一般都需要经历一个周期。究竟多长周期取决于行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外部的紧迫性。那么究竟多长时间呢?
从电解铝行业的首个文件发布到落地,中间经历了6年的时间。以电解铝的政策演进过程来推演氧化铝的政策落地情况,落地实施同样需要一定的时间。但当前在供给侧改革和环保政策常态化趋严的环境下,结合氧化铝行业的发展阶段,落地周期大概率会缩短,政策指明的方向,或许在2-3年后才能得到完全验证。
四、 行业发展启示
比照电解铝行业的政策落实进程,从首个行业政策的发布到政策的完全落实,中间可能还需要3-4年的过渡期,而过渡期内仍是产业蓬勃发展的扩张期,然而矛盾在扩张期内逐渐累积,最终未雨绸缪的企业会在行业中屹立不倒,而缺乏前瞻性的企业则在历史的洪流中被淘汰。我们通过解读《关于促进氧化铝产业有序发展的通知》,旨在为行业提供一个前瞻性视角。
通过解读《通知》,我们得到几点对企业的发展的启示:
1. 氧化铝产业虽然尚缺行政层面的产能限制,但电解铝的产能天花板已经客观存在,企业进行产能扩张要按需进行,盲目扩张的后果不仅使自身的运营陷入两难,更会将全行业陷入供给过剩的窘境中。而在新产能的选址上,资源、运输和环境压力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2. 注重能耗和环保。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氧化铝行业虽然暂未受到环保限制,但铝行业的环保影响已经从电解铝环节蔓延到铝土矿环节,氧化铝生产能耗距离《通知》标准仍有距离,赤泥问题桎梏行业未来发展。在环保趋严的背景下,能耗、排放可能成为日后产能准入的门槛,先一步重视环保问题,利于在未来的竞争中占取先机。
3. 整合上下游,形成全产业链的生产体系。国内外龙头企业普遍具备全产业生产条线,风险抵御能力较高。而国内氧化铝企业,尤其是北方内陆地区的生产者,原料的不确定性对生产经营造成的影响巨大,企业可以通过配套自有矿山来整合自身产业链,提升风险抵御能力。
4. 对于行业而言,加速氧化铝期货的上市,为氧化铝企业提供风险管理工具。当前氧化铝定价市场化程度有限,价格对于供需关系的反应存在滞后性,氧化铝期货上市后,对于现货市场的交易,一方面可以起到补充价格发现的作用,另一方面套期保值的工具的使用,有利于企业锁定销售利润,规避生产经营中由于价格波动带来的不确定性。(朱善颖)
责任编辑:于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